【手记】在绿水青山间振兴乡村——2021广东千村调查手记

作者:来源:暨南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发布时间:2021-08-17

作者:李德华(暨南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研究助理)

2021年7月22日,暨南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举办了首届广东乡镇论坛。在该论坛上,作为研究助理,我有幸与来自基层一线的乡镇干部交流。其中,与梅州市一位基层工作人员的交流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并促使我思考良多。我获悉当地处于山区,耕地较少,村民以外出务工为主,人均收入较低。此外,当地绿水青山,生态资源丰富。于是我不禁提出了疑问,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当地是否采取了相应措施来发挥当地绿水青山价值呢?这时,对方立刻反问一句:您有什么建议吗?听罢,我霎时语塞。是的,“两山”理论的科学论断已经成为指导经济发展的方针,但是,如何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如何实现生态资源的价值,如何让保护了绿水青山的村民们享受生态价值红利,在实际生活和乡村建设中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带着这些问题,在七月底,我跟随2021广东千村项目调查组到广东省韶关市进行了调研。

本次跟访,我和访员们一起调研了韶关市的两个村庄。两个村庄的自然环境都得到良好的保护,基础设施比较完善。此外,这些村庄均在山脚下,周围便是绿水青山,拥有丰富的生态资源。但是,如何发挥这些生态资源的价值依然是个难题。以下是我根据调研的所见和观察,得出的一些感悟。

图1 村民家门前

图2 在祠堂访问

当地农村的交通较方便,生活环境清洁。首先,公路系统已经达到各个村落。在我们所调研的两个村庄,公路已经修到了家门前,出行比较方便。数据显示,2019年全省村庄中拥有客车停靠站的比例为47.5%,较2018年44.54%有所提升。此外,生活垃圾得到统一处理。在两个村子中均有垃圾桶,并且在访问中,农户们也反映垃圾均会扔到垃圾桶中。农民用水和污水处理方面,基本每家都安装了自来水。针对生活污水,村中均布置有下水道,没有以前所谓的“污水横流”的情况。这些都表明村中的生活环境变得清洁。

当地拥有丰富的生态资源,但如何实现生态资源的价值依然是难题。韶关市地处粤北,森林生态资源丰富,森林蓄积量为9652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74.43%,林地保有量为144.73万公顷,森林保有量为137.05万公顷。我们所调研的两个村庄均是在山脚下,周围有丰富的生态资源,村民们开门皆是风景。但是,如何实现这些生态资源的价值依然是困难。一方面,村民个体缺乏利用周围生态资源价值的手段。生态资源需要整体性开发,个体村民无法实现。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这些空间生态资源也都是“两山”理念下新的生产力要素,而且它们不是互相独立的,而是立体的、综合性的、具有“非标准化”特点的要素资源,需要综合整体开发。另一方面,生态资源的整体开发需要新型集体经济组织来实现。生态资源的使用权分属于村民,需要将使用权收归集体进行整体开发。而目前的村属集体经济,仍然以一些承包工厂或养殖场等为主,缺乏对生态资源开发的探索。

图3 山脚下的村庄

生态产业化是生态资源价值实现的重要途径,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发展战略的指导下,乡村不能再走传统工业化发展的老路。经过十几年的新农村建设,中央已经对农村投入高达十几万亿的资金,用于改善乡村基础设施,这些都是巨大的“沉没资产”。这些基础设施的投资,是生态资源价值实现的基础。在此基础上,生态产业化就是要激活乡村沉淀的“沉没资产”和生态资源,创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让农民享受生态资源价值的红利。具体的,模拟资本市场,政府作为全域做市商进行综合性扶持,村内集体经济进行生态资源整合,股份量化到人,实行内部定价;进而,通过二级市场,集体经济组织将完成定价的资产与其他经营主体交易;最后,引入地方“板外交易”资本市场,推进生态资产证券化,实现权属可拆分交易。通过生态资本深化,将乡村生态资源变成吸纳货币的可交易资产,从而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流入农村,实现生态资源的价值实现。

乡村振兴要求产业兴旺,而产业兴旺不能再走传统工业化的老路。面对绿水青山,生态产业化是实现可持续的产业兴旺值得探索的途径。


参考资料:

1、《广东千村调查—2020年研究报告》

2、http://www.gd.gov.cn/gdywdt/dsdt/content/post_3451890.html

3、温铁军. 以三新思想全面引领乡村振兴.重庆行政 22.2(2021):16-18.

4、温铁军等. 乡村振兴背景下生态资源价值实现形式的创新. 中国软科学 336.12(2018):6-12.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