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千村调查报告显示:广东农村留守儿童比例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作者:南都记者吴璇 陈燕 通讯员武茜来源:南方都市报发布时间:2019-01-10
摘要:暨南大学经济与社会研究院发布了《广东千村调查2018年研究报告》。
1月10日,暨南大学经济与社会研究院发布了《广东千村调查2018年研究报告》。该报告从精准扶贫战略、乡村治理、农村生态环境、教育脱贫、农村金融改革等角度出发,系统地收集广东省乡村发展的微观数据和相关信息,为广东省乃至全国的乡村振兴建言献策。报告显示,广东农村小学入学率高达99.5%,但初中毛入学率只有95%,稍低于全国水平。广东农村留守儿童比例为42.56%,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广东农村初中毛入学率稍低于全国
据暨大经济与社会研究院院长冯帅章介绍,该调查从2018年5月-9月间进行,涵盖广东省约100个行政村、200个自然村,包含3000多户农户。调查内容包括精准扶贫战略、乡村治理、农村生态环境、教育脱贫、农村金融改革等。
在发布仪式上,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守英,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钱文荣作为点评专家,来自广州、清远、佛山、云浮的6位村委会代表也受邀共同参与讨论。
报告指出,广东农村的义务教育参与和完成的情况稍好于全国农村的平均水平。从小学的入学率来看,广东农村高达99.5%,小学入学情况和在学情况都比较良好。广东农村初中毛入学率稍低于全国的情况,在学率只有95%。广东农村留守儿童比例为42.56%,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数量接近467万。90%的行政村有小学,只有12%的村有初中。报告建议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水平,尤其是初中教育的控辍保学以及促进随迁子女的教育公平。
山区“一村一品”未形成规模效应
此次的调查报告也对广东“一村一品”政策的实施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广东省大约 24.82%的行政村有“一村一品”政策,52.90 %的行政村有特色产品。其中,山区有“一村一品”的比例远高于珠三角和西翼地区。但是有“一村一品”产品的比例不如东翼。
调查显示,广东省行政村特色产品年销售收入为 255.08 万元,种植该农产品的土地占全村土地面积平均为 28.69%,种植农户占全村总家户的比例平均为 43.44%。分地区来看,东翼地区的年销售收入最高,西翼地区种植面积比例和种植农户比例都最高。
报告指出, 珠三角、东翼和西翼地区单个行政村的特色产品平均年销售收入都达到 300 万以上,但是山区只有 42 万左右,差距显著。尽管山区地区表示有一村一品和特色产品的行政村比例比其他地区都高,但是村民的种植面积占比以及种植农户占比都很低,并没有形成规模效应。
特色产品销售的主要方式是村民集市销售,其次是专业公司订购和私人收购,通过网上销售和合作社销售的比例最低。
基层行政组织和宗族组织对乡村治理至关重要
报告指出,乡村治理中,自制是核心,德治是基础,法治是保障。基层行政组织和宗族组织的两个自治主体,对乡村治理绩效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村委会人员以正式工作人员为主,临时工作人员、大学生村官和社工为辅。祠堂是宗族的代表,祠堂文化是“族人自治”的乡村治理传统特性。老人会是分乡聚居某一地方的农户自发组成的一种民间丧葬组织,它体现了村民之间互帮互助的传统美德。姓氏是标示一个人家族血缘关系的标志和符号,在较小范围内,相同的姓氏极有可能拥有相同的祖先、具有亲缘关系。
报告称,总的来说,在做重大集体决策时,受访村主要是通过民主投票、村干部投票和上级政府决定的方式做出决定,老人会等宗族组织影响有限。具体而言,有约37%的重大集体决策是由上级政府决策,有约68%的重大集体决策由村民大会投票作出,还有约27%的重大集体决策由村干部投票作出。老人会在作重大集体决策时的影响有限,只有约5%的由老人会决定。
在重大集体决策方式方面,存在一定的区域差异。从调查结果来看,珠三角 地区上级政府决定的方式几率较大,村民大会和村干部投票次之,老人会在其中 没有起作用。东翼地区和西翼地区村民大会的决策方式占主导,其次是上级政府 决定和村干部投票,老人会略有影响。山区也是村民大会投票方式占主导,村里老人会等宗族机构没有产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