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大讲堂第6期】杨丹:农业产业组织市场势力测度与竞争机制设计——基于马歇尔冲突视角的分析
作者:来源:暨南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发布时间:2021-07-14
经济学家马歇尔认为自由竞争形成的规模经济达到一定程度时会造成市场垄断从而抑制竞争,市场如何达到竞争和规模经济的均衡,政府如何进行有效干预是全社会面临的难题。2021年7月2日,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杨丹教授受邀作客我院“乡村振兴大讲堂”活动,从产业组织的视角出发关注农业领域的市场竞争机制,为我们带来题为“农业产业组织市场势力测度与竞争机制设计——基于马歇尔冲突视角的分析”的讲座。
讲座伊始,杨丹介绍了他们的研究的主要内容。农业领域最典型的产业组织分别为农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通常也被称为新型农业主体。杨丹的研究基于2015年中国小微企业调查(CMES)数据,使用了改进后的随机前沿方法测度了农业产业组织的市场势力水平,随后使用门槛回归模型分析市场势力对经济福利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最后分区域进行有效竞争机制设计。
杨丹解释了“马歇尔冲突”的概念并介绍了研究的理论背景和现实背景。经济学家马歇尔认为自由竞争会导致生产规模扩大,形成的规模经济提高了市场占有率,但同时又不可避免地造成市场的垄断。垄断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又会阻止竞争,扼杀企业的活力,造成资源的不合理配置。如何求得市场竞争和规模经济之间的有效、合理的均衡,获得最大的生产效率,成为社会面临的难题。农业领域也可能存在马歇尔冲突。近年来,中国的农业产业组织在政策的支持和鼓励下不断蓬勃发展,比如“十四五”规划中提出要加快培育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领域存在反垄断豁免,而中国的农业政策长期鼓励农民合作组织和农业企业发展,使得农业产业组织规模逐渐扩大;而农产品的易腐性等特征导致农产品交易市场可能存在局部垄断。因此,农业领域是否存在马歇尔冲突,以及如何解决,是值得深入探究的问题。
随后杨丹详细介绍了研究数据和实证方法。对于学界而言,当前存在的难题主要是如何测算市场势力,以及如何降低垄断带来的福利损失。目前农业领域产业组织研究匮乏,杨丹的研究为回答农业领域是否存在“马歇尔冲突”这一重要理论问题提供了实证支持,并为政府对农产品交易市场中不同农业组织实行差异化竞争机制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最后,杨丹提出总结和建议。第一,农民合作社及农业企业在农产品交易市场上具有较高的市场势力,分别为44.8%和45.9%。2015年全国农民合作社因市场势力导致的福利净损失高达2604.21亿元,约占全国农民合作社农产品销售总额的33.10%,占农业GDP的4.14%。因此,政府应当加强对农业生产土地合理使用的监管,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改革,增加农业补贴,降低经营风险及交易成本,撤销不合理的经济壁垒或行政壁垒。第二,农业产业组织市场势力和经济福利损失之间呈现“V”型关系,但目前还未到达底部拐点。因此,政府应该谨慎干预市场结构,维持适度垄断竞争,实行差异化的监管政策,在对市场结构进行控制时,要坚持谨慎干预的原则,避免出现“一刀切”现象。第三,农产品交易市场中存在“马歇尔冲突”。因此,政府应当对处于规模不经济的农业经营主体进行重点监管,针对占有高市场份额的经济主体是否涉嫌具有滥用市场势力的行为,政府必须根据多种角度综合考虑,合理界定与科学动态的审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