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大讲堂第16期】霍学喜:创新驱动农业未来发展:机遇与挑战

作者:来源:暨南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发布时间:2022-06-13

2022年5月24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部发展研究院院长霍学喜教授作了题为“创新驱动农业未来发展:机遇与挑战”主题讲座。

霍学喜教授首先介绍了国外农业发展经验,并指出推动农业未来发展的动力与方向所在。霍学喜教授认为,低成本绿色控制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数据分析技术和探索可持续人工蛋白这麦肯锡4项关键技术是推动农业未来发展的动力。霍学喜教授介绍,2020年5月,为推动生物技术产品、技术开发、生物工程技术创新,美国农业部更新生物技术规则(SECURE)。同一时间,美国出台《无尽前沿法案(Endless Frontiers Act)》,并在2021年5月扩充了《2021年战略竞争法案》等,在未来5年内向基金会额外投入1000亿美元,支持生物技术、基因组学和合成生物学、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预防自然和人为灾害技术等10项核心技术领域的投资和研究,并计划额外投资100亿美元,在全美建设至少10个区域技术中心。2020年5月,欧美发布《2030年生物多样性战略》提出多项应对欧盟生物多样性丧失的目标和举措,包括建立覆盖至少30%的欧洲土地和海洋的保护区、到2030年将农药的使用和风险降低50%等举措。日本发布《农民水产研究创新战略2020》,在智能农业、环境、生物领域提出多项措施。

通过总结国外农业发展的政策和经验,霍学喜教授指出中国农业未来发展方向——绿色发展助力产业兴旺。农业绿色发展需要多维思考、多维研究、多维认知和多维治理,需要可持续、高效率、和谐发展的新价值观、新理念和新趋势;需要高效率、高质量和低碳化的新生产方式、经营方式和生活方式;需要包括供给侧结构改革、全面改进TFP的新知识体系、新技术体系和产业创新体系;需要包括管理体系、运营体系和规制体系在内的新治理体系。

在分析疫情对全球农产品及食品供应链整合产生的重大影响基础上,霍学喜教授进一步指出,创新驱动中国农业绿色发展存在诸多挑战与机遇。其一是资源稀缺导致过度开发、过度投入和过度排放,继而生态退化、生态功能弱化、环境污染和过度排放,最后造成极端气候和极端气象灾害。在这些背景环境下,农业和食品经济系统的治理结构要更加注重韧性和弹性,也即缩放系统,在技术开发、商业模式创新、产品延伸方面不断拓展,同时在数字化技术、智能化技术、信息化技术与农业和食品工业融合的过程要不断收缩。另一挑战是制度问题,包括体制改革滞后、机制创新滞后和政策整合滞后,这些使得农产品市场整合度低、监管难度大、监管成本居高不下,进一步导致绿色农产品市场缺乏有效性、柠檬市场、劣币驱逐良币市场。再一挑战是绿色食品标准形成机制问题,主要是技术经济领域与标准体系建设,具体而言包含绿色农产品企业标准、绿色农产品行业标准、绿色农产品认证管理、绿色农产品国家标准。

霍学喜教授进一步介绍了绿色农业发展的实践与探索已经存在的诸多经验,在农业生产、食品市场、流通环节,欧洲、美国、日韩均积累了规制化、短链化的成功经验,我国在绿色农业发展也做出一定探索。以“物联网+”苹果产业绿色发展模式为例,“物联网+”苹果产业目标主要是探索物联网技术支撑的苹果产业智能化管理、决策系统以及探索物联网技术与管理工程技术融合。“物联网+”苹果产业发展前景广阔,诸如“物联网+”地球科学技术、气象技术融合;“物联网+”农业资源、生态类技术融合;“物联网+”园艺技术融合等。“物联网+”还通过产地环境定位、市场定位优化苹果产业布局,综合看来,农业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是产业核心竞争力。

最后,霍学喜教授分享了自身关于农业发展的思考与体会。第一,要重视国际经验与启示,在中国农业及食品竞争力思维上实现五个突破。突破新古典经济学思维与范式、突破基于单要素的绝对优劣势思维与范式、突破低收入阶段大众消费市场思维与方式、突破单纯聚焦农产品产中环节思维与范式、突破转型时期、转型阶段的思维与范式。第二,要准确把握提升绿色农业产业竞争力的关键技术,包括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及农场规划设计、省力化农业技术装备创新及推广、品种创新及种子技术推广等。第三,要准确理解制约农业及食品产业竞争力提升的五方面瓶颈:生命科学及生物工程社会壁垒、信息科学及信息工程体制壁垒、材料科学及农业工程国际垄断、环境科学及环境工程整合集成壁垒、发展科学及发展政策体制机制。第四,“物联网+”时代提升中国农业竞争力的创新思维模式,即全网络化的创新思维与战略、全网络化的创新规划与设计、全网络化的创新制度与机制、全网络化的创新政策与措施、全网络化的创新治理与监管。最后,要准确理解农业改革的四方面动力,农业改革的诱导力——改革农业体制、创新农业机制、优化农业政策;农业改革的支撑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治理;农业改革的推动力——科技进步(技术进步+管理创新);农业改革的拉动力——消费结构转型及市场需求结构升级。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