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解读】郑筱婷:如何促消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作者:来源:暨南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发布时间:2021-06-22

背景材料:

目前,我国的“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巨大成果,在2020年实现了全面脱贫的目标。为了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的成果,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农办、国家乡村振兴局等30个部门日前联合印发《关于继续大力实施消费帮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指导意见》。意见强调,要持续加大各类政策、资金、项目等支持力度,并创建一批消费帮助示范城市和产地示范区等,推动消费帮扶形成“人人皆可为、人人皆愿为、人人皆能为”的全社会参与格局。当前,我国消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具体措施到底有哪些?应该怎样进一步推动落实消费、教育、科技等因素共同作用巩固脱贫成果?在后疫情时代,应该如何平衡消费与疫情防控?针对这些问题,暨南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邀请了暨南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郑筱婷进行政策解读和答疑解惑。

专家介绍

郑筱婷,现任暨南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当前的研究重点是行为和实验经济学、劳动经济学、公共经济学和互联网经济学。已在国内外一流的刊物上发表科学研究论文二十多篇,其中包括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Change、Economic Record、《管理世界》《中国工业经济》《经济学(季刊)》《世界经济》等刊物。主持立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软科学和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等8项,完成亚洲开发银行咨询项目2项。兼任全国博弈论与实验经济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任《经济学季刊》《南开管理评论》《世界经济》等国内外刊物审稿专家。曾任亚洲开发银行咨询专家。

Q1在2020年,我国的“脱贫攻坚”取得重大成果,已经实现了全面脱贫。针对这些现状,政府出台了哪些消费措施来巩固全面脱贫的成果?

郑筱婷:为了实现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央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提出“继续大力实施消费帮扶。”,并提出了过渡期内“四个不摘”的要求,即摘帽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因此,2021-2025将延续脱贫攻坚时期的消费帮扶政策。比如,财政部、农业农村部和国家乡村振兴局联合发文《关于运用政府采购政策支持乡村产业振兴的通知》(财库〔2021〕19号),要求进一步做好运用政府采购政策支持乡村产业振兴工作,预留份额采购脱贫地区农副产品。

2020年消费帮扶的主要政策有: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入开展消费扶贫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指导意见》以及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28个部门印发的《消费扶贫助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2020年行动方案》。

在脱贫攻坚中,政府、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个人探索了很多消费帮扶的方式。除了对口帮扶单位及职工购买之外,大力拓展脱贫地区产品的销售渠道。在线上和线下的销售平台设立扶贫产品专区、建设线上和线下的扶贫专馆、线下人流较多的地方设立扶贫产品专柜。线下,在商超连锁和便利店等商业设施中设立扶贫产品专区;线上,在京东、拼多多、淘宝等等电子商务平台上设立扶贫产品专区。线下扶贫专馆是指各地建设的专门展示、品鉴、洽谈和销售扶贫产品的场所,比如广州的全国消费扶贫广东馆,重庆的中国西部消费扶贫中心等等。线上专馆,是专门销售扶贫产品的网络平台,比如,“扶贫832”平台,是为各级预算单位采购扶贫产品的线上专馆;国资委委托国网电商公司搭建的央企消费扶贫电商平台,是扶贫产品线上专馆,开设央企扶贫馆94家,上架贫困县农特产品4000多种。

Q2这些“消费巩固全面脱贫的成果措施”在实施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如何应对这些问题?

郑筱婷:主要面临的问题是这些措施的可持续性和长期有效性。

脱贫地区的产品要构造起市场竞争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由于目前消费帮扶产品在存储、运输、广告和渠道等多个环节包含各种形式的“补贴”,多数消费帮扶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以购代捐”。这些“补贴”一旦撤销,那么这些产品的价格还有没有市场竞争力?即便价格是有竞争力的,这些产品是否能持续创新并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线上线下搭建的销售平台能否持续有流量?

价格的市场竞争力问题,可以通过标准化、规模化和基地化生产和销售,降低生产、流通和消费过程中的各项成本。相似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问题,可以通过科技改良脱贫地区农产品的品质,开展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产品可溯源,打造区域品牌等等。广东省脱贫攻坚过程中打造了一系列的区域品牌,比如贵州纳雍土鸡(“滚山鸡”)、威宁土豆以及广西融安金桔膏、云南昭通丑苹果等一批知名品牌。另一种方式是通过创新农产品的深加工,增加附加值,借老字号或知名品牌销售,比如广州酒家结合自身科研优势和品牌影响力,帮助被帮扶地区研发出贵州“皂角米”、高山红薯流心酥等火爆大街小巷的产品。白云帮扶馆联合广州老字号“港三元”开发出蝴蝶酥、韭菜包子和红薯面等新产品,助推贵州省安顺市普定县10万亩韭菜、紫云县1万亩红薯打入广州市场。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提出了很多的办法,都是为了不断提高脱贫地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增强脱贫地区经济的内生增长动力。

只有脱贫地区产品具有市场竞争力,搭建的线上线下销售平台才能有流量,而不至于变成展览馆。

Q3电商如何作用于消费巩固我国已经实现的全面脱贫成果?在农村电商发展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

郑筱婷:农村电商有助于实现脱贫地区生产的产品和发达地区的大市场有效对接,有助于农村地区居民增收,巩固脱贫攻坚的成果,实现乡村振兴。

国家一直非常重视发展电子商务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自2014年起,财政部、国家乡村振兴局(扶贫办)、商务部每年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的工作,用中央财政资金支持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的建设,以深入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推动城乡生产与消费有效对接,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发展农村电商要打通最后一公里,持续改善脱贫地区地基础设施条件,包括公路、铁路、电力、通信网络、机场等等,降低物流成本。同时,建设和完善脱贫地区农产品或食品的仓储保鲜冷链等物流设施等等。此外,脱贫地区要重视省内市内市场的培育和开发。

Q4教育和科技如何巩固我国全面脱贫的成果?与国家的消费措施有怎样的关系?

郑筱婷:在精准扶贫和脱贫攻坚过程中,国家强调要“志智双扶”,“扶志”是要增强贫困家庭脱贫的内生动力,“扶智”就是要用教育和科技提升贫困地区贫困人口脱贫的能力。

通过教育,既能为实现转移就业储备所需的人力资本,也能普及电子商务所需的技能,进而培育出农村电商创业带头人。

研发出符合市场需求的创新产品、完善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体系、健全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推动农村商贸流通企业转型升级都需要科技的力量。

Q5广东在消费扶贫方面有没有一些好的经验值得向其他地区推广?

郑筱婷:广东在脱贫攻坚过程中,探索出了“全产业链消费扶贫广东模式”。构建“基地生产、品牌管理”生产体系,做大做强供应链。输出技术标准,推动实施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在全国19个省区认证“菜篮子”生产基地962个,其中中西部14个省区446个。对农产品进行二次开发、深度开发,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增加值,比如,广药集团针对毕节刺梨产业发展,研制出“刺柠吉”饮料、“刺柠吉”精制刺梨液、刺梨味龟苓膏和润喉糖等产品,带动了整个刺梨产业的发展。“帮扶贵州刺梨产业项目”被评为国务院扶贫办“2019年企业精准扶贫专项50佳”案例。

农业农村部联合其他部委今年4月份《关于推动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意见》(农规发〔2021〕3号)的文件指出产业帮扶政策由重点支持贫困村贫困户向支持产业集中连片发展、农户普遍受益转变,由主要支持种养环节向全产业链拓展转变。

Q6疫情对于进一步巩固全面脱贫的成果有何影响?我们在后疫情时代要如何缓解这些影响,又应该如何平衡疫情防控与下一步巩固脱贫成果工作的开展?

郑筱婷:疫情防控会增加商品生产和流通中的各项成本,加上疫情的管控措施增加了很多供需对接的壁垒,会影响脱贫地区产品的竞争力和正常销售。

要科学防控,在疫情防控的同时,保障脱贫地区产品物流畅通,防控措施不能层层加码。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