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手记】沉寂的乡村:人都去哪儿了?——2021广东千村调查手记

作者:来源:暨南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发布时间:2021-09-08

作者:周浩然(暨南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研究助理)

此次跟访,我随督导去了粤西地区茂名市的三个自然村,这段路程中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南粤大地的广袤与沉寂。重山叠嶂阻隔了各地的沟通与联系,但同样也孕育了多样的百越文化。就茂名而言,其北部多山地,地势高耸,而南部则较为平缓,所以在跟访信宜、高州的两地自然村途中,山路迂回曲折,村落间相距较远,房屋参差错落,且多依地形而建;茂南区的自然村,房屋聚集,交往通达要更为便利。即使地理条件有所不同,但我们在到访的乡村中所见却无甚差别。乡间水泥村道路面平整,沿途会看到三四层高的小楼排列整齐,田垄里绿苗生机盎然。雨后的傍晚,阿公阿婆在家门口摘菜做饭,三两孩童呼啦啦地跑过。“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乡村景象是我这般快节奏城市生活人群的心之所向。新农村建设和村道硬底化等项目着实改善了农村的人居环境,完善的基础设施也便利了人们的交通往来,但我却深深感到,在广袤的南粤大地,“沉寂无声”已经成为了乡村生活的新常态。

村里的健身设施

劳动力流向何方?

乡间路上行人少,良久才会有村民扛着农具与我们擦肩而过,敲开访户的门时往往只有年迈的老人和孩子应答。青壮劳动力外出打工、老人儿童留守村庄已经成为广东农村普遍的生活模式。我们的访员正巧赶上了邱阿姨回家,50多岁的邱阿姨在镇上的饭店做着清洁工作,丈夫是位建筑工人,在广州打零工,20多岁的儿子没有正式的工作,也在外打工,一家人聚少离多。邱阿姨家的状况在茂名似乎再普遍不过,在广东农村家庭中,大多数成员都在外打工,人们纷纷涌入大城市,期待找到更高待遇的工作。

快速的城镇化和工业化使得各种生产要素向城市聚集,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渐向东部和南部沿海大城市转移,劳动力的流出模式从“离土不离乡”逐渐发展成了“离土又离乡”。2021年5月,《广东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发布,广东城镇化率达到74.15%,高城镇化率同时伴随着大规模的人口流动,而广东省内的外出务工人员则主要流向了珠三角地区中心城市。农村地区流失了大量的青壮年劳动力和优质人才,随之而来的“人口空心化”和“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广袤的乡村因此愈发沉寂。

城镇化率保持着上升趋势,人口向大城市的流动已不可逆。同时,实现中国梦也不能落下乡村,乡村振兴亟需包括新型职业农民、技术型以及创新创业人才在内的多元化人才支撑。两者共同推动的人口流动呈现出城乡双向流动态势,“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与当前的高城镇化率并不存在本质冲突。在城镇化进程中,人口流动的主流还是从农村向城镇流动,但乡村振兴也是一个长期推进的过程,要坚持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协调联动、相互促进、融合发展(彭建强,2018)。李恒(2021)认为乡村人口向城市的有序转移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前提,谢地和李梓旗(2020)也指出,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并行背景下城乡人口流动面临的矛盾是表面化的,可以通过调整农村土地产权制度让有意愿进入城市的农民顺利进入城市工作生活,同时合理引导有意愿返乡创业的人进入农村。

茂南地区的民宿


让沉寂的乡村热闹起来!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那么乡村如何“引人”、“留人”,重焕活力与生机?当前我国城市人口流向农村主要有两大群体,一是回到或者进入农村开展农村经济社会活动的外出务工农民、农村大学生以及各类城市人才等,二是有乡村生态旅游需求的城市居民(谢地和李梓旗,2020)。追根溯源,让人才回流乡村一则要求农村能提供良好的创业平台和充足、适配的就业岗位,二则要依托农村地域特色创造消费需求,所以“发展农村特色产业,以产业聚人才”尤为重要。

发展农村特色产业要因地制宜,充分依托农村当地特色的农产品资源以及旅游资源等发展特色农业和特色旅游业,诸如广东省“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不仅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助推当地农民就业,改善生活,也能够吸引广大青壮年回乡创业,进一步助推乡村产业发展,形成良性循环。“兰花之乡”韶关市翁源县就依托当地花卉、蔬菜、水果、蚕桑、甘蔗五个万亩特色产业,联农带农,通过为农户提供相关的技术培训等措施,助力农户脱贫增收。

2021年6月,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指出,2019年我国各类涉农电商超过3万家,农产品网络销售额达3975亿元。互联网、大数据在推动农村特色产业发展中发挥着愈发重要的作用,网络直播带货之类的产品销售方式,接受面广,趣味性高,不仅拓展了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同时也助力了旅游业的发展。2020“清远农家”古龙峡云端直播扶贫助农活动,就直接将景区打造成“清远农家”农产品和旅游产品的展示平台、直播平台,拉动网络消费。

吾辈当自强!

一位刚刚上大二的访员在千村调查之行结束时谈到,通过这一次在粤地乡村的实地走访以及问卷调查,他与村民深入交谈,农村日常生活图景更加清晰地呈现在他面前。安静枯燥的乡村不比大都市繁华喧闹,但也更能让他沉下心来去思考:记忆中淳朴且热闹的乡村何时变成了被时代发展远远落在了身后的老人,寂静、迟缓、一潭死水般的平静无波?在提及如何改变所看到的农村现状时,他谈到最近发展势头正猛的乡村农产品直播带货。他说想成为一名在幕后布景、为农户搭建舞台的人,想为农村注入新鲜的血液!年青的访员们坐在石阶上沉思,我看到了他们微微发红的鼻头和眼眶,也看到了他们愈发明亮和坚定的眼神。“为生民立命”,这就是中国新生代的思想与担当啊!

通过观测千村项目收集来的数据,我们了解人口流动、土地、劳动力收入与就业,我们关注教育公平、子女随迁与医疗养老,我们思考社会公平、共同富裕以及乡村振兴的成果和方向。通过千村项目,我们有幸与这群心怀乡土的当代青年相识和同路,一起深入农村,用双脚丈量乡村的每一寸田垄与土地,收集着关于乡村的第一手资料,从所见、所闻到有所感。他们会因受访老人的一句“努力读书,往外面走!”而深深触动,会在感受过乡村现状之后思考着如何用自身所学让脚下这片土地变得更加富饶安定!他们立足当下,坚定步履和理想,有了吾辈当自强的信念和责任感!我衷心期盼着,有着无限希望的他们终会再次走进这片土地,成为乡村振兴、祖国富强的新生力量!

结束采访的访问员们

参考文献:

[1]李恒.城乡差距、人口流动与乡村振兴的路径选择[J].南都学坛,2021,41(04):103-109.

[2]彭建强.乡村振兴要适应城乡人口流动与格局的动态变化[J].农村工作通讯,2018(21):1.

[3]谢地,李梓旗.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并行背景下的城乡人口流动:理论、矛盾与出路[J].经济体制改革,2020(03):39-45.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