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帅章教授解读2022一号文件:城乡基本公共服务要加强县域内统筹

作者:来源:暨南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发布时间:2022-03-02

近日,暨南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经济与社会研究院院长冯帅章教授接受《南方农村报》记者采访,解读2022年一号文件。他认为:“将县域作为一个着眼点,探索实现外来人口和本地人口,农村地区人口和城镇地区人口在教育、医疗、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将为我国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实的基础。”“将县域作为一个着眼点,探索实现外来人口和本地人口,农村地区人口和城镇地区人口在教育、医疗、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将为我国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实的基础。”暨南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经济学院院长冯帅章在接受南方农村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当前,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还面临着不充分、不平衡问题,这归根到底是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政府财力有关。虽然国家也采取了财政转移的方式来平衡地区间的差距,但距离真正达到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一体化仍有差距。“县域内统筹是一个非常好的起点。”

图片

冯帅章教授

提升非户籍人口的“市民化”待遇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相较于2010年,城镇人口增加了23642万人,城镇人口比重上升了14.21%,乡村人口减少了16436万人。在过去的40年内,农村人口进城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助推器。

冯帅章表示,农民工与本地城镇居民同处城镇劳动力市场,但享受到的待遇却有明显的差异。尽管中央政府在2014年7月取消了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的划分,建立了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但城乡劳动力市场分割依然存在,导致农民工在就业机会、子女教育、社会保障等各方面均享受不到与城镇居民同等的待遇。

今年的一号文件提到,“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推动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由注重机构行政区覆盖向注重常住人口服务覆盖转变。”冯帅章表示,现在流动人口超过3亿人,原来计划经济时期建立的户籍制度已经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合了。“这么多的人口不是生活在户籍所在地,如果还是按照户籍人口而不是实际的常住人口来提供各种公共服务,就会产生很多问题。”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尤其是县域经济以及二三产业的发展,可以为农民就地提供大量的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冯帅章认为,流入地政府(县域)应积极推进非户籍人口的“市民化”待遇,使这些从农村转移而来的非户籍人口能够在各方面融入城镇,引导劳动力在城乡间有序流动。

县城教育与乡镇教育资源出现“倒挂”

作为城乡基本公共服务重要一环的基础教育,是县域范围内统筹的重要内容。冯帅章认为,基础教育的供给要与需求相匹配。就学前教育而言,目前农村的需求缺口还是很大。

根据暨南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最新发布的《2021年广东千村调查报告》(以下简称《调查报告》)显示,仍有接近3成的乡镇范围内没有建设中心幼儿园,广东农村4-6岁不在园幼儿的比例为10.80%。

图片

冯帅章在调研乡镇幼儿园的情况

今年的一号文件提到,“要加快推进以县域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实施新一轮的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多渠道加快农村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建设,办好特殊教育。”冯帅章认为,为提高农村教育水平,必须就近推广普惠性学前教育,同时减轻家庭学费负担,提高幼儿就读公办园的比例,为农村儿童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人口流动和城镇化趋势,目前县城和乡镇的教育资源出现一定程度上的“倒挂”。县城学位供应不足,教育资源相对紧缺,而乡镇教育资源相对过剩。虽然农村地区的办学条件随着教育投入的增加已经得到了明显的提升,但县城教育资源更胜一筹,加速了这一趋势。

鉴于此,冯帅章认为流入地政府,尤其是县域可以通过将常住人口教育需求纳入公共服务规划、在县城兴建更多公办学校、同时可以采用政府出资购买学位的方式加大普惠教育供给,缓解县域教育资源供给不足的问题。

建设农村社区互助养老体系

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老龄化水平城乡差异明显:从全国看,乡村60岁、65岁及以上老人的比重分别为23.81%、17.72%,比城镇分别高出7.99、6.61个百分点,城乡老龄化差距正在不断拉大,乡村老龄化程度更高、更严重。今年的一号文件也提到,“落实对特殊困难群体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保的分类资助政策。”

冯帅章表示,农村老龄人口大致可分为两个不同类别的群体。第一类是20世纪80年代开始入城务工的乡城流动人口,随着年龄增长开始“落叶归根”;第二类是一直在农村务农的农村老龄居民,这两个群体对健康和医疗等方面的公共服务需求量较大。同时,尤其是近年来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持续推进,农村地区大量年轻劳动力外流导致“空巢老人”“留守老人”逐年增加,留守农村的老龄人口容易陷入“老无所养”的窘境。

图片

老人在长者饭堂就餐(图片来自南方+)

“结合农村‘熟人社会’的特质,社区养老模式或许是农村养老可探索的有益思路。”冯帅章建议,较城市社区而言,农村的社区互助养老除了具备天然优势,可以通过组建老人互助小组、老年协会、时间银行等形式,建设农村幸福院、养老大院等互助养老服务设施,打造农村社区互助养老体系。

此外,当前农村地区虽已经建立起了广覆盖、保基本的医疗保障体制,但保障水平与医疗服务质量还是相对较低。为此,冯帅章表示,农村地区的老年农民收入来源较为单一且有限,主要来自土地。广东作为经济相对较为发达地区,在财力允许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如果能够适度提升农民基础养老金水平,将大幅度提升他们的幸福指数。


本文首发在“南方+”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