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大-国强公益基金会乡村振兴研修班第八期:周波:智慧农业助推中国乡村振兴

作者:来源:暨南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发布时间:2022-10-31

2022年9月9日,暨南大学-国强公益基金会乡村振兴研修班第8期课程顺利举行。江西农业大学周波教授受邀为学员上课,本期课程的主题是:智慧农业助推中国乡村振兴。

2021年,国家网信办等多部门印发《数字乡村建设指南1.0》,从乡村数字经济建设、智慧绿色乡村建设、乡村网络文化建设、乡村数字治理建设、信息惠民服务建设等方面对数字乡村建设工作做出指导。其中,发展智慧农业是建设数字乡村的重要发力点。

周波教授首先对智慧农业的原理进行介绍。智慧农业,是指以信息和知识为核心要素,通过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智能装备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深度融合,实现农业信息感知、定量决策、智能控制、精准投入、个性化服务的全新农业生产方式,是农业信息化发展从数字化到网络化再到智能化的高级阶段。其着眼的不是农业信息通信技术在农业中的单项应用,而是把农业看成一个有机联系的系统,将信息通信技术综合、全面、系统地应用到农业系统的各个环节。具体形式包括精准农业、狭义的数字农业、智能农业、农业物联网等。

接着,周波教授对当前我国发展智慧农业的现实需要和建设基础进行分析。在我国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所引致的化肥农药过量施用及农业温室气体排放增加,我国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和兼业化现象加重,农业生产劳动力稀缺和技能稀缺等问题愈发严重的情况下,推进智慧农业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方面,智慧农业以数字化和智能化方式进行精准化生产,能够实现绿色低碳发展,并应对我国的劳动力结构性挑战。另一方面,在我国农业农村全方位数字化所带来的新经济、新模式、新业态发展的背景下,智慧农业能够以定制化方式满足和拓展更加多样化的需求。当前,我国智慧农业建设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推进条件,4G、5G等新一代高速网络向农村地区的快速延伸为智慧农业发展、数字乡村建设奠定了网络基础。但互联网普及率存在较为明显的城乡差距。相比城镇居民,农村居民的数字素养和数字技能相对较低,难以参与数字化发展进程并从中获益,甚至很可能被不断变革的劳动力市场排斥在外,进而加剧城乡整体收入差距。

此外,周波教授还介绍了国内外智慧农业的典型案例。国内海尔卡奥斯的海优禾智慧温室方案,以工业互联网推动设施农业智能化发展,有效解决传统温室大棚的环境信息数据采集滞后、温室大棚管控困难、人工成本居高不下等问题。相比其他国家,发达国家的智慧农业建设水平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例如,总部坐落于美国的农业高技术企业The climate corporation专注于智慧农业建设和传统农业机械改造,其核心智慧农业平台产品climate field view覆盖了美国、加拿大、巴西、法国和德国等超过22个国家,是世界上覆盖范围最广的农业数字平台。

基于对智慧农业的现实需要、推进基础和实践案例的分析,周波教授对智慧农业发展做出以下研判。一是当前农业经营主体对新技术、新模式的应用能力不足,且缺乏长期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的实力,这制约了智慧农业的推广运用。二是当前各级政府部门对智慧农业发展的财政投入不足,且存在较为明显的平台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很多项目忽视了智慧农业与传统农业基础建设项目的差别。三则是关键技术自主创新不足,例如我国作物生产模型、生产控制软件等智慧农业的核心领域与国外存在较为明显的差距;大田农业、设施农业等智慧种植平台仍处于商业化探索初期。最后,周波教授还强调,智慧农业的发展需要融合农业产业链各个环节,并需要培养更多具有高数字素养的从事农业生产的人才。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