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大讲堂第25期】严斌剑:协同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

作者:来源:暨南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发布时间:2022-12-27

2022年12月8日,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严斌剑教授做客暨南大学乡村振兴大讲堂第25讲。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作为我们国家的两大战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严斌剑教授从城乡关系的演化历程及其理论逻辑入手,作了题为“协同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的主题讲座,讲座由暨南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副院长卢晶亮主持。

首先,严斌剑教授介绍了城乡关系演化历程及其理论逻辑的政策背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直很重视农业问题,并逐渐关注城镇化发展过程,不断探索如何处理好城乡之间的关系。严教授从党的二十大报告一直追溯到十二大报告,详细梳理了城乡关系的演化历程,并提出需要把城乡和区域进行统筹考虑,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

接着,严斌剑教授综合已有研究,将新中国城乡关系演变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城乡二元体制形成与巩固阶段,第二个阶段是城乡二元经济体制破冰阶段,第三个阶段是城乡二元体制改革向社会领域延伸阶段,第四个阶段是全面建立城乡融合体制机制阶段。同时,从历史的角度,严斌剑教授又将中国城乡关系演变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农业社会时期,城乡关系主要是以乡育城;第二阶段是工业化前期,城乡关系主要呈现出城乡分离趋向;第三阶段是工业化后期,城乡关系演变为城乡融合发展。城乡关系演化受经济,政治,社会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必须协同推进城乡发展,避免城乡差距的恶性循环。

然后,严斌剑教授指出,缩小城乡发展与居民收入差距,需要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和城乡居民的双向自由流动。其中,城乡产业协同发展,既需要城乡统一的劳动、资本和土地市场,还需要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营商环境;城乡居民的双向自由流动,则需要城乡居民享有统一的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但是,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政府所能提供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均存在差异,这就需要明确城乡融合区域,进一步考虑区域协调发展。

谈及协同推进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的重点内容,严斌剑教授从城乡融合区域、城乡居民融合、城乡产业协同三个方面进行论述。在城乡融合区域方面,城市、县城、乡镇、乡村未来社区,谁是城乡融合的重要区域?理论界对这一问题有着不同的看法。严斌剑教授认为,在不同的阶段,各个区域的重要性会有所差异,但从总体上来看,各个区域都很重要。在城乡居民融合方面,主要考虑的是城乡居民之间的差距,包括收入差距、耐用品消费差距、教育差距、创业创新差距和健康差距。缩小城乡差距,既是协同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的目标,也是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内容。在城乡产业协同方面,应该以发展覆盖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的涉农产业为重点,通过连接城市消费者和乡村生产者,实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

最后,严斌剑教授通过成都、苏州、开远和江苏宁锡常接合片区等地区的具体实践,总结提出,协同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需要城乡融合发展,城乡融合发展也是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为了进一步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严斌剑教授提出了三点思路:一是要持续不断增加农民收入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二是要坚持不懈促进涉农产业发展以缩小城乡发展水平;三是要在不断改革中提升中央与地方政策效力,激发基层活力和群众的创造力。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