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大-国强公益基金会乡村振兴研修班第十七期:李霞:品牌营销赋能乡村振兴——乡村振兴的可持续创新之路

作者:来源:暨南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发布时间:2023-05-26

2023年4月27日,暨南大学-国强公益基金会乡村振兴专题培训第十七期课程顺利举办。广州华商学院发展规划处处长,广东省乡村旅游协会监事长,左右农旅品牌顾问李霞博士受邀为学员授课,本期课程的主题为“品牌营销赋能乡村振兴——乡村振兴的可持续创新之路”。


首先,李霞博士指出应当理解并重视品牌在乡村振兴中的价值。品牌是一种识别标志和价值载体,承载着能够在竞争中产生差异化意义且能够带来溢价和增值效应的无形资产。它代表了一种超越功能利益的价值包装,是功能利益之外的增值价值,蕴含着消费者的体验和感受。产品或服务可以快速被超越,极易过时落伍,但成功的品牌却经久不衰。

李霞博士认为,品牌可以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宁夏盐池滩羊的品牌化建设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在羊肉市场低迷的背景下,宁夏政府着力打造盐池滩羊的高端区域公共品牌,在多个主流平台进行品牌营销,从顶层设计上创造可持续发展品牌的空间格局,不仅提升了产品价值和市场竞争力,还增强了区域文化吸引力。此外,品牌战略还倒逼了区域农业产业持续革新升级,通过强化组织管理、规范产业发展、推进产融产保、严格品牌保护等持续强化乡村振兴过程中农业品牌的市场竞争力。在品牌营销下,盐池县成为宁夏首个脱贫摘帽县,切实带动了农民致富,产业升级,助力了乡村振兴。

其次,李霞博士表示当前的农业品牌化仍处于起步期,消费升级是持续驱动力。当前典型的区域农产品公共品牌案例如丽水山耕、聊胜一筹、荆品名门等,是农业品牌化的早期探索,但在农业品牌化的过程中,仍存在市场化、营销化手段不足,市场标准缺失等问题。2012-2021年我国累计批准2495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注册6992个集体商标。然而,地理标志不等于市场认知,拥有商标不等于拥有市场。因此,在思考农业品牌化的过程中,要从管理驱动升级转向市场驱动,注重用户洞察,从用户视角寻找乡村品牌化的机遇。例如,丹东草莓瞄准高端年轻女性的社交需求,打造名为iMeiMax高端草莓品牌,经过轻奢化的品牌营销,将农产品变为高质量社交品。

最后,李霞博士认为乡村农业品牌化要从在地文化中寻找创新机遇。品牌化的过程是一种关系的构建过程,而能否建立亲密关系在于品牌与消费者的价值观是否相匹配,价值观则取决于消费者所生活的社会文化环境。因此,品牌必须与用户所处的文化环境高度匹配,通过文化战略方法论和实施路径,向文化寻求创新空间,把区域文化作为品牌创新的机遇和灵感。

文化自信让文化赋能乡村品牌的时机真正到来,以广东南海的大地艺术节为例,其通过挖掘本土文化和在地故事,将艺术作品与当地村民、村居融合,让品牌记忆进入全域大小场景中,在游客和村民心中烙下品牌印记。依托品牌影响力,大地艺术节带来了大量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艺术节品牌也沉淀为乡村新型文化资产。同时,当地政府提出要以长期主义视角打造品牌,将艺术节作为长期性的地方文化工程,以品牌力形成差异化发展的“护城河”。

李霞博士认为,我们需要建立品牌化思维,通过品牌化思维助力乡村振兴成果“市场化”、“显性化”和“持续化”。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