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大-国强公益基金会乡村振兴研修班第十八期:王华:新时代乡村旅游的现状问题、开发模式与发展策略

作者:来源:暨南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发布时间:2023-09-07

2023年5月11日,暨南大学-国强公益基金会乡村振兴专题培训第十八期课程顺利举办。暨南大学深圳校区管委会副主任、管理学院王华教授受邀为学员授课,本期课程的主题为“新时代乡村旅游的现状问题、开发模式与发展策略”。

首先,王华教授总结了广东省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与问题。广东省乡村旅游居于全国上游水平,业态丰富,“吃住行游购娱”一应俱全。但目前广东省乡村旅游带动就业、促进增收的效益仍有待提高。此外,广东省乡村旅游的市场供给规模相对有限,游客人均占有量偏低,落后于浙江省,面临着“增量、提质”的双重要求。

广东省的乡村旅游发展具有两大亮点,一是农家乐,二是民宿客栈。然而,总体上看广东省乡村旅游的发展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在宏观层面表现为基础设施不完善、市场供需不匹配、区域发展不平衡、品牌名气不响亮四大问题;在微观层面则表现为发展模式单一化、主题文化空心化、开发建设城市化、经营服务乡土化、发展后劲乏力化五大问题。

接着,王华教授介绍了乡村旅游的发展动力与开发模式。乡村旅游的发展动力主要包含五大要素:其一是人才,乡村旅游的发展离不开带头人、新乡贤和外来人的管理、投资和消费;其二是土地,农村土地改革要求坚持底线思维,满足新业态,支持城乡融合;其三是资本,要坚持财政资金“输血”、社会资本“造血”和村民资源“活血”;其四是文化,即厚重的历史文化、优美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地方特产蕴含着的乡愁文化;其五是产业,乡村旅游应进行产业升级、产业延伸和产业裂变。

乡村旅游的开发模式随着时间推移呈现出了不同特点。由近十年的“老三变”,即农村变景点、农产品变旅游商品、农民变旅游从业者,转变为近五年的“新三变”,即资源变资本、资产变股金、村民变股民,再到现在呈现出“多变”模式,即田园变景区、农房变客房、劳作变体验、农民变员工、产品变商品、集体变企业等。

最后,王华教授指出了乡村旅游的发展趋势、路径与策略。近年来,乡村旅游的发展趋势呈现出多元化、主题化、体验化、规范化和产业化的特点。发展路径则因不同的乡村类型而异:自带能量型乡村,关键是品牌化;“抱大腿”型乡村,关键是差异化;“傍大款”型乡村,关键是乡土化;“搭便车”型乡村,关键是特色化。而乡村旅游的发展策略,需要注重规划的科学性、乡土的特色性、文化的原真性、服务的品质性和社区的参与性。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