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大讲堂第31期】何秀荣: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难点和实践

作者:来源:暨南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发布时间:2023-12-07

11月28日,国务院参事、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农业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何秀荣做客暨南大学乡村振兴大讲堂,与师生分享了题为“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难点和实践”的主题讲座。讲座由暨南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副院长李承政主持。

何秀荣教授

首先,何秀荣教授介绍了中国乡村振兴的宏观战略背景。他指出,从保障国民食物安全来说,我国作为人口大国,必须是农业大国,但在全球化时代,还必须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农业强国;从国家现代化看,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是不可容缺的重要板块,但农业农村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短板;从城镇化看,即便城镇化率达到70%,中国仍有4.2亿的人口要居住在乡村地区,要使他们能在乡村地区安居乐业、共同富裕。因此,农村振兴势在必行,并成为国家战略。

其次,何秀荣教授指出,在各地乡村振兴实践中,人才、产业以及微观操作中的“智”、“志”、可行性分析是乡村振兴的难点所在。人气兴,乡村兴;人气旺,乡村旺,乡村如何聚集人气,是新时代乡村振兴要探索的内容。产业兴旺是无疑乡村聚集人气的根本途径,乡村产业能够提供就业岗位、提高居民收入、提升消费水平,从而留住本地人口、吸引外来人才。何秀荣教授分析了乡村具有的土地、劳力、农产品、景观和文化等资源优势和缺乏资金、技术、人才、市场渠道等不足之处,指出乡村振兴要有鼓励企业家参与,通过合作双赢来推动乡村振兴和乡村的可持续发展。何秀荣教授还以江西资溪县旅游业案例,深入剖析了应如何具体分析本地特色、优势和制约因素,做好当地产业发展规划的可行性分析。

最后,何秀荣教授介绍了乡村振兴的实践经验。他详细提出了三条产业发展路径:一是促进农业提质增效;二是产业融合发展;三是纯粹的非农产业发展。其中,前两者由于具有“农业+”“农村+”的独特优势而成功率相对更高,而后者在激烈的全球竞争中面临较大挑战。何教授引用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土特产”的指示来强调产业振兴的核心原则,即要开发乡土资源(“土”),挖掘地域特色(“特”),并构建真正的产业集群(“产”),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掘乡村的多元价值和潜在效益。接着,何秀荣教授介绍了产业融合发展的几种成功模式,包括一二产融合发展(农业+加工业)、一三产融合发展(乡村旅游、农村电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