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专访杨森平谈“百千万工程”:要重视公共基础设施后续维护
作者:来源:暨南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发布时间:2024-05-20
编者按:
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百千万工程”一年开局起步目标任务顺利完成,强县促镇带村如火如荼,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其势已成、其兴可期。
接下来,如何在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中抓好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切实增强群众满意度获得感?不少代表委员带着对这一话题的思考,结合自身领域和履职工作,纷纷提出建议和展望。南方+记者采访了广东省政协委员、暨南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副院长杨森平。
以下为采访原文:
南方+:近年来,您调研了解到,广东在优化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方面有哪些变化?
杨森平:“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广东农村在公共服务设施方面有了不小变化。我们到基层调研发现,农村的基础设施包括道路、桥梁、水电等都有改进;乡村教育设施建设水平提高,特别是数字化网络化以后,乡村学生可以在线上享受到城市的优质教育资源;乡镇卫生院也有所改观,一些村里还设有医务室;镇里还建设了很多文化场地,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
南方+:目前,优化乡村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上存在哪些难点堵点?
杨森平:变化之中我们也发现,前期投入后,仍然存在困难。由于不同地区在经济条件上有差异,条件较差的地区在后续维护资金上有可能存在问题。比如一些村里建了污水处理厂,但村集体经济不强,缺乏支柱性产业,收入较低,就会导致营运资金不足,人员管理的成本也难以负担。这是目前面临的一个问题。
对此,我建议还是要根据农村实际情况,统筹整合资源,科学分配资金,有的放矢地进行投入。利用市场“搞活”村集体经济,政府财政也予以支持,通过多方努力解决持续化的问题。
南方+: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还需要做好哪些工作?
杨森平:我认为,要持续激活乡镇节点纽带力量。当前,乡村振兴存在“重两头,轻中间”的倾向,即对县域和村级的发展给予了较多的政策支持和资源投入,而对乡镇的发展则相对忽视。
乡镇在连接城市与农村、促进区域发展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是推动我省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的关键力量,要充分认识乡镇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解决好乡镇面临的问题和挑战。解决之道包括增加资金投入,提高乡镇建设的财力保障,完善基础设施;提高乡镇的综合承载能力,加强环境整治提升镇区环境品质;优化产业结构,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提高乡镇的公共服务水平,留住人口资源等。
同时,要打造“内外兼修”的美丽圩镇,高质量推进“百千万工程”加力提速。其中,不仅要关注圩镇的外在环境美化和基础设施建设,更要重视内在的产业升级、文化传承与创新、社区治理和公共服务提升。
本文首发在“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