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宝剑接受21财经采访:中央一号文件首提“农业新质生产力”,广东如何“划重点”?

作者:来源:暨南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发布时间:2025-03-25

近日,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正式向社会公布。中央一号文件首提“农业新质生产力”,明确提出“着力壮大县域富民产业”。聚焦广东,这些信号也为广东进一步夯实“三农”基本盘,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划重点”。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了乡村振兴研究院副院长谢宝剑教授,他就广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县域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等问题提供了建议。

2024年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已超63%,广东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已高达73.30%,居全国前列。

“广东在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领域具有显著优势。”暨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乡村振兴研究院副院长谢宝剑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这一优势首先体现在种业研发。广东种业家底丰厚,生物育种技术领跑全国。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发挥“南繁硅谷”等重大农业科研平台作用,加快攻克一批突破性品种。广东种业在稻米、渔业等方面优势突出。

针对科技创新应用,中央一号文件还提出,拓展人工智能、大数据、低空技术(如无人机)的应用场景,推动无人农场、精准田管等新模式落地。

“这是广东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另一大优势。广东电子信息产业发达、产业链配套较完善,同时人工智能的应用广泛,为技术赋能现代农业生产提供坚实支撑。同时,广东低空经济与农业结合的类型丰富,多种耕作形态成为应用场景主战场,农业无人机、低空遥感显著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低空+海洋经济’ ‘低空+农文旅’也开辟了农业融合发展的新赛道。”谢宝剑表示。

同时,广东持续开展“粤字号”农业品牌建设,做好“土特产”文章。日前,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发布公告,290个创新培优实践点入选2024年“粤字号”农业品牌目录。

“需要看到的是,广东县域农业特色产业集群发展面临区域不平衡、规模经济不足、区域分割及要素制约等挑战。”谢宝剑表示,为破解这些问题,要推动农业从“一村一品” “一镇一业”向规模化、集群化转型,形成规模经济优势;构建跨县域产业带,打破区域分割,建设集贸市场和物流枢纽市场,推动人口与产业集聚;强化科技赋能,依托“百千万工程”培育壮大县域经济,推动技术下乡,发展数字农业和智慧农业。

原文报道请见21经济网报道。


返回